作家林清玄曾说:“人生,不过就是这样,追求成为一个更好的,更具精神和灵气的自己。”
我们这辈子到底在追求什么呢?
或许林老师的答案,也并不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标准答案,因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追求也是不同的,所追求的幸福也是不同的。
但于我而言,人生最快乐的三件事就是:有钱、独处和读书了。努力做到这三件事情,不断地靠近这样的生活,才是真正自在幸福的生活。
01.有钱,安顿自己
万特特在《这世界很好,但你也不差》书中写道:“不管是赚钱还是买房,最终我们想要的都是好好生活。”
好生活有一个前提,就是有钱,有足够的钱支撑我们拥有理想的生活。
我不敢想象,如果我没有这份工作,没有赚钱的能力,就现在这样特殊的大环境下,会如何生活?
也正是因为我可以赚到钱,不用担心每个月的房贷、不用担心每天的开销、不用担心卖药看病的钱、在能力范围内可以给自己做好的、更不用看谁的脸色生活。
我努力赚钱,不是为了跟谁比较,也不是为了要超越谁。
只是想在选择面前,我可以有勇气主动出击,而不是等待着被抛弃;
只是想在意外和未知来临的时候,我可以有能力和勇气面对,而不是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失去重要的人和事。
赚钱或许很累,但它可以让我们成为想成为的人,拥有理想的生活,难道这不足以让你努力赚钱吗?
钱对我来说,不仅仅是安全感,是 底气,更是我更好的安顿身体和灵魂的重要因素。
如果没有钱,想要的东西买不起,喜欢的东西只能看看,只能住在出租房吃着最简单便宜的饭菜,然后自我安慰。
努力赚钱吧,因为我们想要拥有的生活很昂贵,我们自己也配得起更好的更富有的生活。
02.独处,认清自己
叔本华说:“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,他才可以完全成为他自己。”
独处,是一个人最接近真实自我的时候,是一个人最真实自在的时候,是一个人最专注于自己的时候。
独处时,我们可以尽情的做自己,喜欢的事情肆意做,读书也好,舞蹈也罢,甚至只是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,都会让我们感到内心愉悦。
一个能和自己好好相处的人,心里一定足够强大而丰富。反之则会惧怕独处。
作家梭罗曾独自一人在瓦尔登湖住了两年,从搭建小木屋、翻地种菜、林中散步、屋中看书,这个安静的湖陪了他两年。
他会因为种地不能看书感到懊恼,也因为种完地后有更多的时间,可以看书而认为种地并不辛苦,甚至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。
他孤独吗?答案是不会。
他一个人时,他可以随心所欲的看任何想看的书,看累了就去林中看树、看小动物、看看安静的自己。
独处就是一个喜欢被放大,讨厌被缩小甚至消失的时刻,我们可以真正专注于自己的喜欢,真正的专注于自己的内心,感受不被面具遮罩的生活。
在独处中看清自己的内心,强大自己的内心,只想感慨一句:独处真好。
上大学时,和一个舍友相处的不愉快,生来也是嘴笨的人,在他们无形的排挤下,我不愿意在宿舍多待。
经常一个人坐在学校花园长椅上发呆,一坐就是大半天,看着人来人往,树叶落下、天空变幻、林中鸟,很安静也很惬意。
后来我开始去图书馆,经常一坐一整天,看书也玩手机,但无论做什么,我很享受一个人的时光,不被打扰,尽情做自己。
一个人很难很孤独吗?刚开始可能会不适应,但只要习惯了,学会与自己相处,与自己对话,独处真的不要太舒适自在。
我们的人生需要独处,因为我们的内心需要净化、丰富和归零。
03.读书,丰富自己
孟德斯鸠说:“喜爱读书,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无聊的时光换成巨大的享受的时刻。”
读书,可以化无聊为有趣、化寂寞为享受、是治愈自己的另外一种方式。
小时候,我会一个人在角落阅读,它是我的娱乐游戏;
上学时,我会一个人去图书馆阅读,它是我的精神食粮;
工作后,再忙再累不为自己找借口,会偷一些闲暇阅读,它是我的精神支柱。
生活很忙,工作很累,读书可以让我找到喘息的余地,慢下来静下来,思考自己,思考生活,不受束缚,汲取别人的智慧。
越是习惯读书的人,越是能够轻易地治愈自己,越是能看到这个世界的多面,越是能让我们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。
通过读书,我们的内心和灵魂,也会变得丰富;
通过读书,汲取他人的经验教训,找到独属于自己的解救方式;
通过读书,看到世界的更多面,了解人性的每一面,悟出独属于自己的人生活法;
通过读书,清醒深刻的认识自己,正确看待自己,接纳自己的不足,学会与自己相处。
我喜欢读书,因为它带给我的比我付出的要多太多,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性格塑造,都给我很多帮助。
人这一生,可以有很多想要做的事情,但我觉得,兜里有钱,可以享受孤独,也可以好好读书,这样的人生一定是丰富而美好的。
愿我们都能活得丰富而充实,灵魂有趣,生命宽广。
以上,共勉!